(一)两个机构结合
企业和职业学校,是“双元制”的两个基本培训场所。受训者在企业接受培训的时间约占整个培训时间的70--80%,主要使受培训者更好的掌握“怎么做”的问题。职业学校以理论教学为主,主要解决受训者在实训技能操作时“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教学时间约占整个培训时间的20--30%。受教育者在职业教育中既是学徒,又是学生。
(二)两种教材结合
实训教材和理论教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双元制”培训的计划由框架教学计划和培训框架教学计划两部分组成。框架教学计划由国家教育部制定,各州职业学校负责实施。培训框架教学计划则由企业或跨企业培训中心负责实施。
(三)两类教师结合
实训教师与理论教师。培训企业的实训教师是企业的雇员,具备一定的资格者,方可担任实训教师。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包括专业理论课教师和普通文化课教师。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教师和师傅资格有较严格的认定标准:本科+硕士+两年学徒。同时在担任职业学校教师任职期间还要每两年必须到企业学习两周以上,因此滥竽充数和误人子弟的现象基本可以避免。
(四)两种身份结合
培养对象既是企业学徒,又是职业学校学生。德国青少年一面在企业接受培训,一面在职业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
(五)两类考试结合
技能考试和资格考试。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协会负责。考核分为中期考核和结业考核两种。从考核方式上则分为书面考试、面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三种。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所学行业的技术工人,什么是双元制学制,双元户籍制,但这并不意味着事业的终点,经过几年实际工作后,可以通过考试获得更高的技术职称,或者进入更高学历的学校深造,成为高级人才。
德国双元制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