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职业导向教育

2024-03-28

在德国,由于实现“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学生在初中毕业后进入职业中学前就要进行职业选择,而学生初中毕业时还只有十五、六岁,还不能有完全的选择能力。为了降低学生在进入职业中学后换专业的比例,同时让学生在进入职业中学后能对所学专业有一个较感性的认识,德国的教育法规定: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必须完成职业导向教育,以便为自己的学生将来在选择专业时有针对性,为他们从初中学习阶段过渡到职业技能学习阶段做准备。


所有德国的初中生在8年级或9年级时要完成职业导向(职业规划)。职业导向分为:企业认识日或实践日、学生在企业的实习。


企业认识日或实践日:普通中学和实科中学的学生在第八年级时总共要进行蕞少60天,蕞多80天的企业认识日或实践日。企业认识日或实践日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积攒跟职业相关的学习经验和实践经验,并且对企业里的日常工作有一个初步了解。在60-80天中必须完成4种不同的岗位锻炼(在4个不同的企业),根据自己锻炼的情况可以正确选择自己将来的专业方向。在这段时间里,应该让学生完成一些自己能解决的任务,并且应尽量允许他们独立完成。学生到企业考察后,必须要做一份报告,面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感受。


学生在企业的实习:一般情况下九年级的学生都要到企业进行实习。基本上是10~15天的上课日,在企业里学生大部分不是顶岗工作,而是在自己选择的工种旁跟着师傅锻炼。学生企业实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对职业生活和培训的要求有所准备。学生比较他们的设想和期望,获得实践方面的认识,并且对技术、经济和社会关系有一定的了解。通过这样的锻炼可以让一个以前自己喜欢但并不熟悉的岗位有一个新的认识。例如:一个学生喜欢理发专业,通过在岗位上的锻炼,发现理发一天要站8个小时,很辛苦,那么他在以后选择专业时可能就不再选择理发专业。


德国双元制教育学院

1-21.jpg

返回
二维码